行业资讯

一群转换赛道的高中生,在“反内卷”的同时,迈入世界名校

来源:转载 发布时间:2024-06-04

  在内卷和教育焦虑之下,一些学生却能在“松弛”中走向令人向往的名校,而且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充分探索,拥有难得的内驱力。他们是怎么做到的?近日,笔者探访了有着“沪上黑马”之称的上海宏润博源学校,才发现,一所学校助力学生“反内卷”的底气,究竟来自哪里。

  “反内卷”的口号,人人在喊,但想要真正做到,并不容易,它离不开认知和选择。比如这些年,在无可避免的“中考分流”压力下,有一些学生和家庭,主动选择“急流勇退,调转方向”。

  有的孩子按中考成绩,可以升入不错的高中,但是,他们依然渴望在一种有别于传统教育的环境里,充分探索自己的优势,拥抱更多可能;

  还有一些家庭,希望能找到一条更高性价比的升学路径。毕竟,对孩子来说,即使考入区重点高中乃至市重点,能否上一所好的985、211大学,还是未知数。

  为此,他们中途离开熟悉的赛道,转而拥抱一种全新的教育环境。

  其中,就有疫情期间火遍全网的“17岁团长”小蔡同学,去年申请季,一举被哥大和达特茅斯两大藤校录取。而他超出同龄人的谈吐、思辨、格局和担当精神,更让大家看到了新时代精英学子该有的样子。


  小蔡的“出圈”,也让他的母校——上海宏润博源学校为更多人所熟知。这所由国际教育开拓者、前上海中学国际部创始元老陈文国校长创办的高中,吸引了不少像小蔡这样,来自体制内的转轨学生。

  此外,宏润博源的创校团队里,还有同样在国际教育圈里享有盛名、曾在一众美国名校担任招生和升学指导的Christopher Moses校长,以及扎根国际教育30年,深谙教育管理艺术的执行校长刘刘。


  总校长陈文国,前上海中学国际部创始元老、国际部主任;中国国际化教育的开拓者、领军人物;42年教育、30年国际教育经验;


  外方校长Chris,普林斯顿校友面试官;曾任Reed College(乔布斯母校)招生官;St.Paul's School(美国第4私立寄宿高中)升学指导;近20年中学教育和管理经验(其中11年中国国际教育经验);


  执行校长刘刘前上海中学、进才中学优秀教师;深谙教育管理艺术;38年教育、30年国际教育经验;

  三位名校长,已经携手合作十余年,也被誉为沪上国际教育圈的“铁三角”,给了家长更多选择的信心。

  “沪上黑马”与“自由王国”

  创办6年间,学校在国际学校云集的魔都,成为后起之秀,被称为“沪上黑马”。

  作为一所初创学校,宏润博源的升学成绩的确亮眼:不仅有毕业生被藤校录取,还有80%的学生升入美国Top50大学;且这样的升学成绩,不是靠市场化运营和掐尖招生,而是靠脚踏实地的办学,培养自己的“原生制造”的学生。

  比如,像小蔡这样有思想、有趣味、有行动力,闪闪发光的少年,就是9年级从体制内学校,转轨来到这里。

  谈起国际化教育对他的影响,他的言语之间充满了对母校的感激,并感慨道,“如果没有那么开放包容的环境,我可能不是现在的样子。”

  不仅成绩硬核,还如此受学生喜爱,这究竟是一所怎样的学校?

  笔者慕名探访位于上海青浦的宏润博源学校。学校位于朱家角古镇旁边,校园里的建筑,都是各式各样的二层小洋房,错落有致地排布在草坪四周。


  漫步校园,恍惚间,你会感觉它不像是一所学校,更像是一座“度假村”。当然,随处可见的学生作品、社团海报,也会提醒你,这是一所国际化高中。

  在学生口中,它还是一座自由的王国。

  四年前,宏润博源刚刚成立的第二年,小蔡就被学校这种“自由气质”所吸引。

  校园开放日上,刘刘校长说,“我们没有什么特别的,但是我们会支持你,给学生资源和机会。你喜欢辩论吗?我们还没有辩论社,但是可以给你开,还可以提供资金支持,给你配老师。如果你们要出去比赛,就给你们配大巴。”

  这和他此前探访过的,很多名声在外的国际学校里,已经公式化、程式化的教育,很不一样。

  在这里,每位学生都可以加入学生会,找到自己可以承担的工作;也可以在每周一下午的学生论坛上提意见:从食堂就餐体验,到健身房设施、再到选修课怎么上,大大小小的问题都可以提出来讨论,尝试给出自己的解决方案。

  学生们惊讶地发现,“学生会”并非是摆设,而是真的可以推动校园的建设和改革。


  学生会换届选举

  当学生成为校园的主人,拥有了话语权,学生的态度,也从被动变成主动。他们好像一颗颗种子,在肥沃的、待开发的土壤,肆意生长。

  为了解决被大家诟病的食堂排队问题,学生就去辅修经济课,试着用经济学原理,去开发一套更好的制度;

  还有学生在编程课上,尝试自己编一套用餐小程序;对健身房有意见的同学,则利用3D建模,重新设计布局,像企业做项目一样,给学校提解决方案和预算;

  学生也可以自己开设选修课,无论是健身达人、还是游戏设计达人,只要向学校提交课件,有学生愿意来,就可以开课......

  看上去,学生在课余之外花了大量的时间精力,可是这样丰富的体验和成就感,却也在反哺他们对学习这件事的态度。

  在这样民主宽松、充满包容性的氛围下,一些孩子在应试教育中未能释放的“另一面”,开始苏醒。

  他们一头扎进了对个人兴趣的探索。有学生跟着博学多才的老师们,自学梵语,还成为观鸟爱好者;

  有同学对赛艇感兴趣,学校特地安排专业教练带队,每天早上6点不到就起床晨训,还拿了不少奖项;对艺术和音乐感兴趣的学生,尝试办画展、组乐队.....

  还有一个细节,也令笔者印象深刻。2020年,疫情刚过去的暑假,一批对敦煌文化感兴趣的学生,希望能自行组织一场前往敦煌研学的活动。一群中学生,来到遥远的沙漠之城,会不会存在安全隐患?

  学校虽然担心,却还是在不干涉学生的日程安排和自主活动的基础上,为学生配备了向导和富有经验的研学老师。

  最后,这样一场由学生自发组织、自主管理的活动,且餐饮住宿、线路规划、纪录片拍摄都由学生合作完成的研学项目,也为学生带来了无与伦比的体验。

  活动结束后,有学生甚至写出了高水平的论文,希望未来大学阶段能在这一领域做一些跨文化研究。


  学生们自己组织敦煌研学

  难怪宏润博源的很多学生,像小蔡同学一样,有着超出同龄人的成熟,同时,他们的身上又有一种少年感。

  这种少年感,或许正来自内在生命力的激发。

  在Chris校长看来,中国学生是最聪明、最有雄心壮志的群体,但是他们最大的问题在于,仅仅在追求一份清单式的成绩;而他们所处的环境,也都在告诉他们,你需要去做什么,让你看上去更优秀,而不是鼓励学生去挖掘自我。

  他曾邀请了很多大学招生官来学校做讲座,讲座结束后,招生官们经常表示,在宏润博源的学生身上,招生官却看到了难得的“真实”(Authentic):“这是一群成熟、有活力、且率真的孩子,从学生的提问、表现中能看出来,他们是真的对某一件事感兴趣、有自己的激情,且不吝于展现自己不那么完美的一面。”

  掌握游戏规则的同时


  国际教育发展到今天,很多学校都为学生打造了一条“模式化”的升学道路,甚至用应试的那一套来“包装”学生——从GPA、标化成绩、再到活动和竞赛,每个孩子都好像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。

  这或许能带来短期成绩,但是却没能让学生跳脱出应试的窠臼,在个性化探索中,走向属于自己的成功。

  这也是为什么,有30年国际教育经验的陈文国校长,和他合作多年的黄金搭档、曾在顶尖文理学院和圣保罗高中担任招生官和升学指导的Chris校长,一拍即合,下决心打造一所能让学生“掌握规则的同时,又能超越规则”的国际高中。

  提供更多样的升学和发展路径

  无论是总校长陈文国、执行校长刘刘,还是外方校长Chris,都是最早一批扎根国际教育的开拓者,他们非常熟悉国际教育里的门道。

  想要办一所“升学数据漂亮”的学校,并非难事,但是他们更希望贡献自己的经验和智慧,为国际教育提供一种新的可能。

  在课程选择上,陈文国校长慎重考虑了现有国际课程的优劣势后,大胆选择了美高+AP课程;

  还提供了美术、音乐、赛艇、高尔夫等方面的“双优课程”,探索让学生走出一条“学业+特长”的发展路径。


  学生进行赛艇训练

  Chris校长更是深谙名校招生与升学指导的游戏规则。他敏锐地指出,一个学生在申请中的核心竞争力,往往体现在学生能否展现出“超越和创造”的一面。也就是,能否在现有校园资源和课程基础上,不断挑战自我。

  与此同时,他对文理学院有着独到的见解。他认为,很多中国家庭因为低估了文理学院的价值,窄化了孩子原本更为宽广的升学前景。

  在他的指导下,学生拿到的offer里,不仅有哥大、约翰·霍普金斯等综合型名校,也有很多世界顶尖的文理学院。

  其中,克莱蒙特·麦肯纳学院(简称CMC)作为难录的文理学院之一,今年在全中国只录6名学生,而在宏润博源就录了两位学生,可见学生的个性化。

  每位学生都有独一无二的课表

  为了提供学生超越和挑战自我的机会,宏润博源开出了近100门不同学科和难度的课程。其中近AP课程就有19门,英语更是开出了9个难度......

  且全校300名左右的学生,几乎每人都有完全不同的课表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,从接近100门课程中挑选。

  哪怕某一门课程只有三五个学生,甚至只有一位学生,也会保证质量得开出来。

  这样一来,热衷于科学学习的孩子,可以选择以数学、物理、化学、生物为主的科学类AP和荣誉课程;

  偏好社会科学学科的学生,可以选历史、人文地理、心理学为主的人文社会类AP和荣誉课程;

  那些文理均衡的学生,也能灵活定制适合自己的学科、课程难度组合,文理兼修。

  按学习难度分班,实行真正意义上的走班制

  将个性化做到极致,也意味着学校要在师资、教务、管理上投入巨大。用陈文国校长的话说,“在支持学生成长方面,我们是不遗余力,不计成本的。”

  为了帮助学生选择适合的课程,教务处在学期前有专门的“选课指导”,提供一周时间的试课;如果发现难度跟不上、或者不感兴趣,可以灵活调换。一个月后进行“诊断性”测试,再做调整。


  选课前的指导

  学校还实行了真正意义上的走班制。

  一位9年级在读家长表示,自己也探访了其他国际化高中,发现在很多学校,只有物理空间上的“走班制”,让学生换不同的教室上课而已。

  而在宏润博源,是真正将不同年级的学生打散,按照大家选择的课程和难度,进行非常彻底的走班。

  在这过程中,孩子能接触到学校里任何一位学生,有机会和自己崇拜的学长学姐成为同班,从他们身上学到一些方法和经验,感受榜样的激励。(邵子琪)

上一篇:试听了三家英语机构后,我们最后选择了性价比最高的吉的堡

下一篇:维司顿留学多人获“专业留学规划师”称号

展开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