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三、知觉的特性。
(1)知觉选择性(2)知觉整体性(3)知觉理解性(4)知觉恒常性
三四、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
(1)学习材料的性质和数量(2)学习程度(3)系列位置效应(4)识记者的态度与记忆任务的重要性(5)识记的方法(6)时间因素(7)情绪和动机
系列位置效应:接近开头和末尾的记忆材料的记忆效果好于中间部分的记忆效果。外因(材料+时间)
过度学习:指学习达到恰好能够背诵之后再继续进行学习。内因(动机+学习方法)
三五、依据遗忘规律如何组织复习。
(1)及时复习(2)分散复习(3)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(4)复习方法要多样化(5)合理安排复习时间(6)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
三六、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
(1)问题情境(2)思维定势与功能固着(3)原型启发(4)已有的知识经验(5)动机的强度
三七、培养小学生创造想象的方法
(1)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,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(2)引导学生积极思考,有利于打开想象力的大门(3)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,扩大学生的知识经验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(4)结合学科教学,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想象力(5)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幻想
三八、良好性格的培养
(1)树立效仿的榜样(2)提供实际锻炼的机会(3)及时进行个别辅导(4)创设优良的集体气氛(5)鼓励学生自我教育
三九、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特点
(1)学习上由间接兴趣逐渐向直接兴趣转化(2)兴趣广度逐步扩大,但缺乏中心兴趣(3)兴趣稳定性不强,逐渐由不稳定向稳定发展(4)由消极兴趣向积极兴趣发展
四十、学习兴趣的培养
(1)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,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(2)建立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,激发学生学习兴趣(3)创建激励评价体系,发展学生学习兴趣(4)开展多种趣味活动,培养学生学习兴趣
四一、构建主义学习理论
1.构建主义学习观(1)学习的主动构建性(2)学习的社会互动性(3)学习的情境性
2.构建主义学生观,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
3.构建主义知识观,强调学生的动态性
四二、促进学习迁移的策略
(1)精选教材(2)合理编排教学内容(3)合理安排教学程序(4)教授学习策略,提高迁移意识性
四三、学习策略的教学
(1)注重元认知监控和调节训练(2)有效运用教学反馈(3)提供足够的教学时间
四四、学习策略训练原则
(1)主体性原则(学生为主体)(2)内化性原则(逐步内化成自己的学习能力)(3)生成性原则(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)(4)特定性原则(因材施教)(5)有效监控原则(监控自己使用每种学习策略所导致的结果)(6)个人效能感(自信程度)
四五、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
(1)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(2)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(3)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过程,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(4)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、反复的、不断前进的过程
四六、疏导原则要求(循循善诱原则)
(1)讲明道理,疏通思想(2)因势利导,循循善诱(3)以表扬,奖励为主,坚持正面教育
四七、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
(1)教育者要尊重热爱学生,关心爱护学生,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(2)教育者应根据教育目的和德育目标,对学生严格要求,认真管理和教育(3)对学生的要求要明确,具体,可操作。
四八、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(平行教育原理)
(1)建立健全的学生集体(2)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,充分发挥学生集体的教育作用(3)加强个别教育,并通过个别教育影响集体,将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辩证统一起来
四九、长善救失原则(依靠积极克服消极)
(1)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客观地分析评价学生(2)要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将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(3)要引导学生自觉评价自己,进行自我教育
五十、小学德育的途径与方法
途径:(1)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各科教学(2)社会实践活动(3)课外、校外活动(4)劳动(5)少先队活动(6)班会、校会、周会、晨会(7)班主任工作
方法:(1)说服教育法(2)榜样示范法(3)陶冶教育法(4)指导实践法(5)品德评价法(6)品德修养指导法
五一、说服教育法要注意
(1)有目的性和针对性(2)有知识性和趣味性,内容真实可信(3)态度真诚热情(4)注意时机
五二、美育的任务
(1)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(2)培...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(3)培...生鉴赏美的能力(4)培...生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
五三、心理辅导的途径
(1)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课程(2)开设专门的心理辅导活动课(3)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的内容(4)结合班级少先队活动开展心理辅导教育(5)开展面向个别学生的心理辅导或咨询(6)开展小组辅导(7)进行对学生家庭的心理辅导教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