材料一 1957年1月,毛泽东在省、市、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:“全党一定要重视农业,农业关系国际民生极大;要注意,不抓粮食很危险,不抓粮食,总会有一天会天下大乱。”
材料二 1957年10月召开的中共八届三中全会上,毛泽东进一步强调,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条件下,“必须实行工业与农业同时并举,逐步建立现代化的工业和现代化的农业。过去我们经常讲把我国建设成一个工业国,其实也包括了农业的现代化。”
请结合以上材料回答:
(1)结合材料一分析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。
(2)材料二阐述了什么样的思想。
(3)结合材料一和二,说明我国的经济建设应当怎样安排农、轻、中的关系。
答案:
(1)农业关系到几亿农村人口的吃饭问题,关系到城市和工矿区人口的吃饭问题,农业是轻工业原料的重要来源、是重工业的重要市场,农产品是重要的出口物资,农业是积累的主要来源等方面阐述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。
(2)毛泽东由发展工业与发展农业并举到以农业为基础、工业为主导的思想转变。从中国的国情出发,把发展农业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,这是毛泽东关 于中国工业化道路思想的一大特色。他指出,在一定的意义上可以说,农业就是工业,要说服工业部门面向农村,支援农业。要搞好工业化,就应当这样做。这就提 出了发展工业与发展农业同时并举的思想。
(3)毛泽东在总结我国经济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,进一步提出以农(业)、轻(工业)、重(工业)为序安排国民经济的方针。到20世纪60年 代,他更明确提出“以农业为基础,以工业为主导”的思想,并把它确定为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。这个总方针的提出,反映了毛泽东对中国工业化道路探索的深 化,设计了不同于苏联工业化发展模式的中国工业化的道路,以农业为基础的思想也逐步成为全党的共识。
解析:
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: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.
正确认识中国国情是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立足点。正确的决策,首先来自于所处时代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的分析和判断。毛泽东强调,思考中国工业化 道路问题,要从中国实际出发,即从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家这一基本国情出发,而不能照抄照搬外国的经验。考生要在了解毛泽东关于中国工业化发展道路问题的论述 基础上,重点掌握毛泽东为什么把农、轻、重的关系问题提到发展工业化的高度加以论述。
在《论十大关系》一文中,毛泽东首先阐述了重工业和轻工业、农业的关系,并且认为我们党在处理这方面关系问题上没有犯大的原则错误,比苏联和东 欧一些国家做得好一些。但同时强调适当调整重工业与农业、轻工业的投资比例,更多地发展农业、轻工业,以满足工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。毛泽东指出发 展重工业有两种办法,一是少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,这样从长远来看,会使重工业发展得少些和慢些,重工业的基础也不牢固;另一种是多发展一些农业和轻工业, 这样既保障了人民的需要,同时有利于重工业发展的基础更加巩固。在这里,毛泽东第一次从理论上提出了正确处理农轻重关系的原则,并且已经有了农业是重工业 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的思想。
毛泽东着重论述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。1957年1月,毛泽东在省、市、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:全党一定要重视农业,农 业关系国计民生极大;要注意,不抓粮食很危险,不抓粮食,总有一天会天下大乱。毛泽东由发展工业与发展农业并举到以农业为基础、工业为主导的思想转变。从 中国的国情出发,把发展农业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,这是毛泽东关于中国工业化道路思想的一大特色。他指出,在一定的意义上可以说,农业就是工业,要说服工业 部门面向农村,支援农业。要搞好工业化,就应当这样做。
到20世纪60年代,他更明确提出“以农业为基础,以工业为主导”的思想,并把它确定为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。这个总方针的提出,反映了毛泽东 对中国工业化道路探索的深化,设计了不同于苏联工业化发展模式的中国工业化的道路,以农业为基础的思想也逐步成为全党的共识。在理论上,毛泽东对工业化进 程中农业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,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。
材料一
马克思恩格斯曾预言,共产主义是一个没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社会。俄国十月革命后,列宁一度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,设想很快地消灭商品货币 关系。但不久就发现这是行不通的,转为发展城乡间的商品交换。列宁逝世后,斯大林发挥了列宁的思想,提出只要社会主义存在着两种所有制,就必然存在商品生 产,承认价值规律在流通领域中的调节作用。但是,他否认全民所有制内部存在商品交换关系,认为生产资料不是商品,价值规律在生产上起调节作用。
材料二
陈云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即将完成的时候,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所有制结构、经济运行的调节机制以及市场等问题作了积极的探讨。在中共八大的发言中,提出了“三个主体三个补充”的思想。
请结合以上材料回答:
(1)“三个主体三个补充”的思想具体内容。
(2)建国初经济体制改革的思想还有哪些。
答案:
(1)在工商业经营方面,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工商业的主体,以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作为补充;在生产计划方面,以国家计划为主体,以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作为补充;在市场方面,以国家市场为主体,以一定的自由市场作为补充。
(2)邓子恢提出的“三包政策”。邓子恢等提出合作社可以对生产队实行“包工、包产、包财务”,在生产经营方面实行“大的集中,小的分散”,在 生产资料处理方面可以实行“主要公有,次要私有”。邓小平的“猫捉老鼠”理论。邓小平指出,生产关系究竟以什么形式为最好,恐怕要采取这样一种态度,就是 哪种形式在哪个地方比较容易比较快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,就采取哪种形式;群众愿意采取哪种形式,就应当采取哪种形式,不合法的要让它合法起来。
解析:
本题主要考核的知识点是: 建国初经济体制和管理制度改革的初步探索。
考生要适当了解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,我国经济体制和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。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后期由于过于急促和粗糙,遗留下许多问题,需要党逐步地加以解决。
陈云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即将完成的时候,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所有制结构、经济运行的调节机制以及市场等问题作了积极的探讨。在中共八大的发言 中,他认为:在工商业经营方面,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工商业的主体,以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作为补充;在生产计划方面,以国家计划为主体,以国家计划许可范 围内的自由生产作为补充;在市场方面,以国家市场为主体,以一定的自由市场作为补充。
邓子恢等提出合作社可以对生产队实行“包工、包产、包财务”,在生产经营方面实行“大的集中,小的分散”,在生产资料处理方面可以实行“主要公 有,次要私有”。在1962年国民经济调整过程中,一些农村出现了“包产到户”,刘少奇、陈云、邓小平、邓子恢等以不同方式表示肯定,予以支持。
邓小平指出,生产关系究竟以什么形式为最好,恐怕要采取这样一种态度,就是哪种形式在哪个地方比较容易比较快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,就采取哪种 形式;群众愿意采取哪种形式,就应当采取哪种形式,不合法的要让它合法起来。他还引用刘伯承常说的四川民谚“黄猫、黑猫,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猫”来说明这 个道理。他反复强调,在农村,还得要调整基层的生产关系,要承认多种多样的形式,可能多种多样的形式比较好;要从体制问题上来解决,改变公社、生产大队、 生产队的现有关系,这是一个大政策,生产关系的调整,是对我们的考验。
毛泽东在《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》的讲话中,指出“我国的经济建设必须以重工业为中心,这一点必须肯定,但是必须同时注意发展农业和轻工业。”“这里所讲的工业化道路的问题,主要指重工业、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。”
请结合以上材料回答:
(1)为什么我国的经济建设必须以工业化为中心。
(2) 我国的重工业、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。
答案:
(1)发展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必要性:只有发展强大社会主义工业,才能改造和代替资本主义工业,支持社会主义商业,吸引农民和手工业者,促进农 业、手工业、商业、交通运输业和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。也只有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,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状况,实现更快地发展生产力这个社会 主义阶段最根本的任务,使全国人民共同富裕起来,使人民民主专政更加巩固,使社会主义优越性更好地显示出来。
(2)以农业为基础、工业为主导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. 工业化的发展是社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标志。毛泽东对实现中国工业化问题高度重视,在《新民主主义论》、《论联合政府》等著作中,已经基本形成了关于中国工 业化的思想。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.农业是轻工业原料的重要来源、是重工业的重要市场,农产品是重要的出口物资,农业是积累的主要来源等方面阐述 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。20世纪60年代,毛泽东在总结我国经济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,进一步提出以农(业)、轻(工业)、重(工业)为序安排国 民经济的方针。
解析:
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: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.
毛泽东对实现中国工业化问题高度重视,在《新民主主义论》、《论联合政府》等著作中,已经基本形成了关于中国工业化的思想。新中国成立后,在酝 酿制定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时,将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同实现对农业、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并列,作为党在整个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任务。
毛泽东在《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》的讲话中,从理论上把重工业与农业、轻工业的发展关系问题提到了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高度加以论述。他 说,“这里所讲的工业化道路的问题,主要是指重工业、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。”“我国的经济建设必须以重工业为中心,这一点必须肯定。但是必须同时 注意发展农业和轻工业。”毛泽东在这里辩证地论证了重工业、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。
正确认识中国国情是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立足点。正确的决策,首先来自于所处时代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的分析和判断。毛泽东强调,思考中国工业化 道路问题,要从中国实际出发,即从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家这一基本国情出发,而不能照抄照搬外国的经验。考生要在了解毛泽东关于中国工业化发展道路问题的论述 基础上,重点掌握毛泽东为什么把农、轻、重的关系问题提到发展工业化的高度加以论述。